close

  “中國(上海)城鎮化高層論壇”開幕
  《小康》記者  齊岳峰  上海報道
  2013年11月30日,為響應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講全、講透、講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號召,同時也為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的要求,在“新型城鎮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題下,“中國(上海)城鎮化高層論壇”在中國上海隆重舉辦。
  本屆論壇由求是《小康》雜誌社主辦、大中華國際集團承辦,圍繞就近年中國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匯聚政界領導、專家學者、地方實踐者、企業領袖、戰略咨詢專家和媒體精英實踐經驗與精彩觀點,為中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出謀獻策,同時總結並推廣其它各地政府和有關單位關於全面小康社會探索與實踐的寶貴經驗,意義非凡。
  論壇的舉辦得到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農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部委領導和著名學者的大力支持。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中國職業經理人協會會長、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吉林省原省長洪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著名經濟計量學家、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賀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求是雜誌社編委葛洪澤,住建部城鄉建設司司長趙暉,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紅宇,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西南政法大學常務副校長、土地問題專家劉俊等出席論壇並作精彩演講。
  求是雜誌社原社長高明光主持論壇並致開幕詞。高明光在致辭中稱,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執政以來,城鎮化建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話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更是進一步將完善城鎮化發展的體制機製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決定》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
  高明光強調,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響應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號召,決定完善城鎮化體制的精神,本屆論壇將圍繞新型城鎮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主題,回顧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匯聚政界領導、基層幹部、企業領袖和媒體精英的觀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謀劃策。
  論壇主辦單位求是《小康》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在致辭中稱,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建設全面小康的進程中,城鎮化建設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公佈的中共中央對於城鎮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將新型城鎮化作為主要目標之一。指出堅持走新型城鎮化發展,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和結構管理佈局,增強城市綜合群等能力。本屆論壇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型城鎮化為主題,就中國新型城鎮化問題,會聚領導和專家,地方實踐者和企業領袖,專家和媒體精英,就實踐經驗和他們的精彩觀點為中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出謀劃策。同時總結並推廣其他政府和有關單位關於新型城鎮化探索的寶貴經驗。城鎮化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路徑,事關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如何發展城鎮化,我們希望通過論壇的方式,會聚各界成果和真知灼見,為科學推進城鎮化獻計獻策,同時結合典型案例,共同關心和探討城鄉統籌話題,對完善建設都市小城鎮發揮積極作用。
  舒富民強調,中國全面小康論壇和《小康》雜誌社,願意與社會各界一起持續關註城鎮化的實踐問題,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對於主辦方的承諾,本次論壇承辦單位大中華國際集團主席黃世再亦強調,中國作為世界的農業大國,共有6億多農民。“新的領導人有智慧、有能力把我們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市場化。但是農民怎麼走?能不能把“農民”這兩個字改變成“國民”?能不能給他們改成城市戶口?黃世再更希望給予農民以國民待遇,國民服務。而他個人更期望農民的土地能夠流轉,能實現證券化。
  中國夢也是農民的夢,也是我們的夢,但是需要我們共同將這個夢實現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去實現呢?與會人員希望將6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目前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家,有良好的外向投資環境,中國的發展或將在不遠的將來取得飛速突破。
  求是雜誌社編委葛洪澤代表求是雜誌社向與會人員表示衷心的歡迎,他強調,歷史是由改革者代表人民大眾創造的,改革開放是推進當代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這次論壇註入了新的動力。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城鎮化改革的若干意見和習總書記的改革吹響了全面新型城鎮化的號角。“面對新形式、新任務只有在新的歷史上全面改革,才能開拓中國社會主義的全面情景。”
  葛洪澤稱,本屆論壇以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為完善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再就是堅持走國際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大中小城市城鎮化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上海的城鎮化建設對於搞好全國的城鎮化具有引領作用。
  他強調,我國的城鎮化方興未艾,如何避免大破大建,不僅需要法制的約束,也需要超前的目光,如何認真總結城鎮化發展的得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智慧和力量,成為中國當前務必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而在徐匡迪的觀察中,首先需要釐清城鎮化的概念,在現代意義上,城鎮化是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以後的一種發展現象。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指標。他強調,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城鎮化的持續、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到2012年底,城鎮化率達到52.57%,城鎮人口7.2億,超過了一半。中國正在從一個傳統的歷史農業大國轉變為城鎮化水平與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國家。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則是在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裡面的城鎮化。此外中國的城鎮化是在三農問題高度敏感的問題下產生的。三農問題是中國的根本問題,中國的糧食安全具有世界的意義,但是城鎮化發展也形成了巨大的風險挑戰。
  徐匡迪強調中國特色的城鎮化必須是城鄉統籌,四化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更加註重提升質量,以新生代農民工(現在30歲以下或者是30歲左右)為人口遷移主體,城鎮化率超過50%,標志著我們城鎮化率進入了中級階段。但同時也要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的城鎮化是在資源環境嚴重約束下的城鎮化。近20年來城鎮化造成土地資源和水源的高速消耗。他稱現在全國人均可利用的水資源在全世界來說,只有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水資源的短缺成為城鎮化發展制約的剛性因素。而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觀照中國現實,徐匡迪指出,中國新型城鎮化應該以縣、鎮為基礎。實行就地就近的城鎮化。相當多的縣、鎮完全可以在附近通過產業升級,通過發展工業資源、農業來延伸產業鏈。“臨近大城市的附近的城鎮在農業服務、商貿旅游、市場物流等多智能類型的小城鎮發展也很幸福。”
  中國新型城鎮化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這樣的城鎮化也就意味著必須重視公用設施建設。剋服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城市病。正如徐匡迪所稱,今後我們城市規劃結構要調整,從源頭上削減不合理的出行需求。
  長期關註相關領域的徐匡迪強調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一定要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和保護中國的文物。“三十年發展很快,但是千城一面的城市已經成為不爭的現實。千城一面不只是物質空間形成的雷動,更說明瞭規劃理念的精神乾枯和城市文化知識的貧乏。”而在尊重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面向21世紀的新型城鎮化就迫切需要創新城鎮管理體制,提高公共治理能力。“現在三中全會又提出管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個現代化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城市運行與管理。”
  故此他強調,中國特色的城鎮化是在眾多的傳統農業大國中推進的,無論從人口遷移得規模還是社會得轉型來說都是空無前例的,這就必須以人為本、城鄉統籌、與“四化”融合發展。
  論壇亦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解剖式”分析。合慶鎮黨委書記楊琴華介紹稱,作為上海市九個新農村建設探索試點鎮之一,合慶鎮坐擁上海陸家嘴、外高橋保稅區、自貿區、浦東國際機場等便利優勢,更是臨海、臨港的全方位發展地域,該區域開發的生態旅游文化區與醫療器械產業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值,在半徑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30萬產業工人。合慶鎮引以為豪的是該鎮對基層民主問題的處理機制,通過調研全鎮經濟狀況並召開人代會表決處理問題的方式,更使得社會經濟管理透明化,社會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吉林省原省長洪虎認為“合慶很有新意。”合慶鎮地處上海,要依托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後發優勢,跨越式思考,起點要高,要抄近道。他肯定了當地村民在自治領域的探索,但同時他也註意到一個尖銳的問題:“村民與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是否是一個概念?”此外,土地權如果到個人頭上,但集體土地承包是家庭概念,且家庭是可以繼承的,這個矛盾該如何處理?洪虎提議當地要充分考慮到大規模人群由於利益驅動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所帶來的問題,更要註意從消除城鄉差別的角度思考城鎮化該怎麼做。在這樣的前提下去思考“中國城鎮化特點究竟是什麼,是單純追求經濟總量的最大化,還是兼顧利益的均衡化”就有了底氣,當然,在洪虎看來,針對當地特點,城鎮化與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關係也是必須深入思考的。
  作為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合慶鎮希望打造出全國能借鑒推廣的小城鎮模式。對此,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趙暉認為,農村管理機制是農村最大的問題,對於合慶鎮來說,需要在規劃定位角度與上海大都市相融合,並加強打造宜居環境。這一點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的贊同,方言認為,上海地緣優勢特殊,不宜於發展農業和一般工業。合慶鎮要充分挖掘自己的區位優勢,著重解決土地問題,通過科學手段量化農民對土地的權利並做好長期規劃。
  當然,當地的發展還存在一個定位的問題,就如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土地問題專家劉俊所稱,當地已經不需要再以土地權益為基礎捆綁其他集體利益,在資源競爭的前提下,當地可試探建立股份制企業,形成資源池,但要建立在權利人自願的基礎上,而且,該鎮一定要將增加的集體收入優先安排到環境公共安全與基層治理方面上來。
  《小康》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對合慶鎮的印象很特別,在他的觀察中,合慶鎮的基層管理創新、理論實踐以及對土地的處理問題皆有可圈可點之處。在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保障農民權益,保障土地利用效率。當地最大的優勢是空間,他建議當地“發展慢不是壞事情,要保留好空間,留足空間配合大上海發展,配合產業發展方向,發展休閑產業。”
  這樣的思路與大中華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世再不謀而合,黃世再強調,合慶要建設金融服務區,要為民眾帶來安靜的合慶,這樣的合慶將來將成為上海的“曼哈頓”,這樣的前景,想必會為合慶未來的發展註入一劑強心劑。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g72tgbu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